我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303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8-04-04  浏览:


  近日,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在北京召开“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成果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我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进展”。据介绍,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实施10年来,我国成功构建全球最大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监测、实验研究体系,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走出国门,在援非抗埃等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取得了瞩目成就。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副主任杨哲表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旨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会同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部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心组织推进、开展集中攻关,产生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显著提升了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培养发展新动能、维护国家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据了解,“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于2008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牵头组织实施,实施期限为2008-2020年。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表示,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以完善国家传染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传染病的诊、防、治水平为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技术集成,使我国传染病防控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疫情、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水平、乙肝向中低流行水平转变、肺结核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降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专项实施10年来,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集成优势资源,加强协同攻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产业发展、支撑服务医改、应对突发疫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登峰说。


  “从2003年非典时期的‘守望相助’到甲型H1N1、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效应对’,P4实验室实现‘积极防控’,成功构建全球最大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监测、实验研究体系,控制MERS、寨卡等传染病输入,援助非洲阻击埃博拉疫情,进而实现‘主动出击’。”杨哲表示,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实施以来,聚焦传染病防控关键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取得显著成效。“我国防控突发疫情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增强


  杨哲介绍说,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在近年防控历次重大疫情中成功应对、主动出击,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介绍说,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部署,我国投入28亿元支持170项科研项目,大大提升了应对季节性流感及其他突发疫情防控中的监测预警、诊断和治疗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科研与疾控相结合的症候群病原谱实验室监测网络,为传染病监测从单病种零散监测、被动监测向多病原综合监测、主动监测奠定了技术基础和能力。”徐建国说。


  去冬今春,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较往年显著增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杨哲表示:“专项通过对流行强度监测,及时分析流感病毒的变异,实时发布相关防护诊疗指导方案,科学指导避免社会恐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研究员王大燕以我国流感监测网络为例介绍说,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监测网络已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地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共包括554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408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项目组在传染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的支持下,建立了各种亚型流感病毒的监测和检测技术平台、结合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预测预警技术平台,显著地提高了我国应对各种新型流感的发现和防控的能力。


  病原体检测确证能力不断提升


  “传染病专项强化技术体系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刘登峰介绍说,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72小时内鉴定300种已知病原及未知病原的筛查技术体系,在病原监测预警、检测、确证和患者应急救治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有效应对近年来甲型H1N1流感、H7N9流感、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埃博拉等重大突发疫情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实现从被动应付疫情到主动应对威胁的转变,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彰显了“中国力量”。


  “通过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使我国传染病检测技术和诊断试剂在前沿性、集成性、系统性和标准化等方面明显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徐建国表示:“我国已建立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投入实际应用的诊断基础技术,在国际同类先进成果中实现并跑,部分技术达到领跑水平。”


  徐建国举例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新型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能突破种属屏障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测试剂研发成功之后72小时内下发到全国各级疾控中心和临床机构,使我国迅速具备了H7N9禽流感检测能力,为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中国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典范”。


  临床救治方案进一步优化


  徐建国表示,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开展了突发急性传染病病例临床救治技术研究,尤其针对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建立了病例重症化预测指标体系、临床救治新技术、救治路径和指南。探索了“李氏人工肝”、抗病毒治疗技术应用于重症甲型流感治疗;建成临床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纳入突发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建成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样本管理系统库,搭建了多学科的联合诊治平台,培训了临床救治专家队伍,提高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临床救治水平。“以H7N9禽流感为例,病死率从最初的39.4%下降到5.5%。”


  “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在新发传染病疫苗应急储备技术方面也一直有部署。”徐建国介绍说,2009年,在“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原则下,从WHO获得可直接用于疫苗生产用毒种到正式获得生产批准,仅用了87天,为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了快速研发疫苗新技术平台,使我国成为全球最早批准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单一抗体通过五种不同的抗病毒机制发挥作用,为研制治疗乙型流感全新特效药和通用流感疫苗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刘登峰表示,目前,重大专项已进入“十三五”时期的最后攻坚阶段,也是专项实施的决胜阶段。我们按照“十三五”实施计划要求,将聚焦民生保障与疾病防控急需,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现实需求,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聚焦标志性成果,加强聚焦瘦身,调整优化技术路线;聚焦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职能转变与部门协调,优化政策环境,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到2020年,依靠科技创新,使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保有力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和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国家目标的实现。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传染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