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

总营收70.6万亿 超7成公司盈利

更新时间:16

A股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基本完毕。经记者统计,截至4月29日19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近5300家。上述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0.6万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25万亿元。其中,74%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长。总体看,2024年上市公司业绩保持韧性,近四分之三公司盈利,近五成利润增长。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表示,整体而言,就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可以看到较多个积极迹象,新经济行业的盈利和经营指标全面改善,整体盈利回升幅度弱主要受老经济行业影响,产能周期加速出清后,高景气行业稀缺的格局发生变化,并且从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均有多项指标呈现企稳改善迹象。

亮点1

金融业业绩加速回暖

整体看,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相当于GDP的56.0%,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4.9%,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分板块看,沪市主板净利润同比增长2.7%。分行业看,28个实体大类行业中,农林牧渔、电子、交通运输、汽车、商贸零售等行业增幅靠前。金融业实现净利润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三季报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资本市场改善,非银金融行业增长较快。2024年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发力下,资本市场延续良好预期。受市场交投火热、债券价格上涨等利好因素影响,券商、保险公司全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0%、110.0%,增速较三季报分别提升17.4个百分点、6.8个百分点。

亮点2

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

2024年,全国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以旧换新”“国补”政策激发居民部分耐用品消费需求,家用电器、汽车行业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1%、11.1%。

基本生活类消费表现稳健,受猪周期利好与降本增效双重驱动,养殖和饲料公司大幅扭亏,牧原股份、海大集团净利润分别增至178.8亿元、45.0亿元。食品饮料行业继续发挥消费压舱石作用,净利润同比增长5.6%。白酒延续业绩高确定性,贵州茅台营收和净利润持续15%左右稳健增长。软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品行业多点开花。

地方消费券政策陆续推出,带动居民出行持续修复,全国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同比增长7.0%、0.8%、17.9%。

旅游景区行业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0%,行业趋向头部集中。生产流通逐步活跃,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8%。快递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7%和22.7%;航运港口行业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1.0%。

亮点3

出口出海进程正加速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同比增长7.3%,实体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达14.3%,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出口对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度下降,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亮点频现。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行业的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在10%至30%之间。

商品出口加速转向业务出海,2024年底,63.0%的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或产能,较年中增长2.1个百分点。亿纬锂能匈牙利近百亿元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获建设许可。厦钨新能与法国ORANO集团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电池正极、前驱体项目总投资达15亿欧元。

亮点4

AI技术革命持续深化

AI大模型技术日益成熟,带动全球半导体周期向上修复。去年半导体、消费电子行业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7.2%、8.0%,带动行业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2%、12.9%,高居各行业前列。

国内“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算力及终端应用需求快速增长。AI算力龙头海光信息、浪潮信息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2.87%、28.55%,AI存储器公司兆易创新净利润同比增长584.2%,智能穿戴领域恒玄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272.5%。此外,供给下降预期、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增长带动铜、铝价格大涨,工业金属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0.6%。

亮点5

新质生产力激活创新

截至2024年底,超半数上市公司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新上市公司中超八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八大行业,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上市公司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研发投入已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半数以上,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数量的近三分之一。2024年,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研发强度)的2.6%,较2023年提升0.1个百分点。

亮点6

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

2024年四季度,财政推出“6+4+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进一步为地方发展减负担、增动能。年报显示地方化债、清欠工作持续显效,实体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三季报的53.0天降低至50.4天,其中民企回款天数由62.1天缩短至59.5天,承接政府业务较多的国有企业由48.0天缩短至45.6天。实体上市公司现金流压力较前三季度有所缓解,经营现金净流入同比降幅收窄11.8个百分点至4.2%。

“202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明显好转,以及资本开支明显下降,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水平明显改善,非金融自由现金流/所有者权益指标创历史新高。”李求索表示。

亮点7

形成常态化退市局面

2024年,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截至2025年4月30日,2025年以来,共有22家公司确定退市。其中,重大违法类退市2家、财务类退市9家、交易类退市8家、主动退市公司3家,多元化退出渠道不断畅通,资本市场吐故纳新持续显效。

在退市新规震慑下,多家公司主动提质增效。据统计,预计32家公司将在今年5月底前撤销风险警示,这些公司通过聚焦主业、内控整改、破产重整、融资重组等方式改善基本面,实现风险化解与质量提升。通过出清与救助并举,不断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整体向好。

相关

191家公司年报被“非标”

191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还有8家公司年报“难产”

随着年报披露收官,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情况引发关注。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在5411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91家公司2024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

上述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中,有100家是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占比超过五成。其中,有15家上市公司因2024年年报或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于5月6日被实施风险警示。

与此同时,截至目前,还有8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难产”。从年报“难产”原因来看,主要包括因重大不确定性决定终止上市、未聘请年审会计师以及年报中财务信息未能完成核实查证程序或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等。

上市银行合计日赚58亿

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全部揭晓。4月29日,随着西安银行、苏州农商行2024年年度报告的发布,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成绩单”全部放榜。就业绩表现看,过去一年,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万亿元,合计日赚约58.58亿元。其中,38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但“增利不增收”压力持续凸显,10家银行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同时,4家银行归母净利润缩水。

与此同时,受贷款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2024年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收窄势头持续,降幅在1—51个基点不等。分析人士认为,在息差收窄、财富业务缩水和零售贷款风险上升的大环境下,2024年A股上市银行通过债券投资增厚收益、优化负债成本等方式维持了盈利韧性,展望2025年,银行需加快财富管理转型,通过代销保险、基金等中收业务弥补传统息差损失。

北交所超8成公司盈利

北京证券交易所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

据统计,截至4月30日,北交所全部265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24年年报。共实现营业收入1808.45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6.82亿元,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共实现净利润110.30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4162.18万元,225家公司实现盈利。

统计显示,随着“两新”政策发力显效,北交所消费、汽车等行业企稳回升。2024年,北交所公司投资意愿增强,投资规模扩大,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出合计199.55亿元,同比增长8.25%。

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约八成,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47.80亿元,同比增长6.76%,在营收规模上实现“五连增”。其中,20家公司较上市前实现营收或利润翻番,体现了较强的成长潜力。

据新华社、证券时报、第一财经、北京商报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