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发布了《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出台《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土地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3月,国务院公布实施新的《土地复垦条例》。2012年全国新增农用地近55万公顷,新增耕地超过45万公顷,总投资近7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粮食“九连增”。
专栏5 压力与挑战:我国粮食生产“九连增”与进口破纪录
粮食再夺丰收,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2012年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为5895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2012年以来,受热浪及旱灾等反常气候影响,美国、乌克兰及其他粮食出口国产量大跌,全球粮食供需逼近临界点。不过从中国来看,由于充分注重科技投入,2012年夏粮总产量达到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好水平。
在粮食大幅增产的同时,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大幅提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增长主要来自于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大幅进口,其中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自2004年起,中国粮食净进口总体上呈现出明显大幅度增加的态势。2012年1~11月,中国粮食进口已达到6589万吨,若以前11月的粮食进口计算,我国粮食进口实际已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1%,如果剔除2012年前11个月进口的5249万吨大豆(中国的粮食进口概念是不包括大豆的),具体到谷物和谷粉类别,中国粮食进口量为1340万吨,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左右,为2011年同期的3倍。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中国长期坚持粮食自给自足的基本方针,粮食自给率多年来保持在95%以上。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粮食品种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强,而国外粮食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也是粮食进口大涨的主要原因。粮食进口大量增长,对国内已经产生影响。以大米为例,2012年越南、印度等国大米已遍布南方粮食主产区,导致我国南方粮食加工企业陷入全行业亏损,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挫。今后我国粮食潜力的增长,主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
保证粮食安全,要严格保护耕地,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更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巩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在农业和农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稳定发展农业、调动农民积极性,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此外,还应积极提倡爱护、节约粮食。
(2)违法用地持续下降
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6.2万件,涉及土地面积3.2万公顷,其中耕地1.07万公顷,同比分别下降12.0%、36.0%和38.8%(图2-10)。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3.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2.74万公顷,其中耕地0.9万公顷,同比分别下降11.7%、37.3%和39.7%。全年依法拆除违法建筑物和构建物1060.9万平方米,没收建筑物和构建物2102.8万平方米,收回土地0.28万公顷,其中耕地0.11万公顷,罚款22.1亿元。
图2-10 土地违法案件本年发现和涉及土地面积情况
专栏6 《土地复垦条例》
为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土地复垦工作,2012年1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和使用管理,要求复垦义务人在银行建立专门账户,预存土地复垦费用,并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银行三方面签订复垦资金使用监管协议,统筹企业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部门监管的有效性。《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还进一步区分土地复垦义务人、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三种情况,对土地复垦验收的规定予以细化落实。同时,细化完善土地复垦激励措施,明确退还耕地占用税的具体操作程序,明确社会投资将非耕地复垦为耕地的可以作为占补平衡指标进行交易,明确政府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复垦为耕地的,使用的资金符合规定渠道的,可以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最后,从监管措施、信息系统、政务公开、绩效评价、档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复垦监督管理相关制度。
随着《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细则的出台,土壤修复、表土剥离等与土地复垦相关的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进一步促进耕地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