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闻号

徐州杰恒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单排球式(01系列、Hs系列、Q系列)、双排球式(02系列)、三排滚柱式(13系列)、...

首页 > > 青岛两大家电掌门人先后完成交接
青岛两大家电掌门人先后完成交接
浏览: 22
需求数量:
价格要求:
包装要求:
所在地: 江苏徐州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2-03-15 05:53
 
详细信息

  前一天下午,在海信每月例行的经营工作讲评会召开之前,65岁的周厚健宣布自己已辞去海信集团董事长职务,正式退休。董事会已选举原副董事长林澜接任董事长。

  作为海信的实际创始人,周厚健带领着海信从一家地方电视机厂,成长为千亿级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堪称海信的“灵魂人物”。在宣布自己辞去海信集团董事长职务后,周厚健与参会同事辞别,低调告别了执掌三十多年的海信。

  公开资料显示,周厚健出生于1957年,是山东牟平人。1982年,从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后,周厚健进入青岛电视机厂工作,开启了他与海信的“40年”。1990年,周厚健成为青岛电视机厂(海信前身)副厂长,并在两年后成功转正,正式成为引领海信前行的掌舵人。

  “我大学毕业后就分到海信,在海信已经干满了36年,在‘当家人’这个位置上也已经干了27年,这27年实际上我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持技术立企,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2018年1月28日,在当选“2017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时,周厚健站在台上以寥寥数语总结自己和海信的过往,话语中始终离不开“技术”二字。

  作为大家眼中的“技术狂”,周厚健为海信奠定了工程师基因。在担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后,技术出身的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将设计科更名为研究所,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将研究所提升到空前的地位,成为厂里工资待遇倾斜的“人才特区”。

  周厚健曾多次指出,技术是海信发展的重要因素。秉持着“技术立企 稳健经营”经营理念和战略,海信先后攻克芯片、液晶模组生产、ULED技术等难关。但周厚健深知家电和消费电子行业的特殊性,只有走多元化的道路才能生存下来。

  在周厚健的主导下,1999年以来,海信做过几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是在1999年,为突出主业,砍掉了尚在盈利的非主营业务,明晰了以电子为主的核心产业;第二次是2001年后的几年,面对当时主业单薄的问题,大力投资与主业相关的门类,尤其是丰富海信的3C产业结构;第三次调整始于2004年,调整的重点是传统板块向高端产品靠拢,产业链向高技术构成延伸,产业架构整体向高科技转移。

  经过多年的探索,海信相继在变频空调、手机以及媒体产品等其他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发力。2006年,海信完成了对科龙的并购,进一步完善白电产品线B产业,在智能交通、光通信、智慧医疗、彩色超声等新兴领域进行了布局。

  在周厚健带领下,海信从一家年收入仅有4亿多元的电视机厂,逐步发展为如今拥有海信视像(600060.SH)、海信家电(000921.SZ)和三电控股(东证:6444)三家上市公司的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有海信(Hisense)、东芝电视(TOSHIBA)、gorenje、科龙(KELON)、容声(Ronshen)与ASKO等9大品牌。业务涵盖多媒体、家电、IT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整个海信集团实现营收1755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海外收入725亿元,占比41.3%。

  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更大更具潜力,较多国家地区的电视技术颇为落后,当地也没有特别知名的电视品牌垄断,而三星、索尼等品牌价格相对昂贵,市场存在较大需求缺口。于是,周厚健将目光瞄向了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1996年10月,海信南非公司在约翰内斯堡正式开始运营,成为海信跨出国际化的第一步。

  海信的国际化,最初是从OEM代工贴牌开始,依托中间商在海外开展业务。但周厚健却认为,“借船出海”的道路虽然简单,但未来发展必然会很快遇到天花板。

  他曾表示,“海信在国际化进程中,每到一个国家,都要把一个企业的职能健全,包括销售、市场、服务,甚至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都建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公司,这样才能避免进进出出。”

  2006年,周厚健正式提出“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并于当年正式成立国际营销公司,把科龙的冰箱、空调海外业务并入其中。随后,海信陆续成立多个海外公司和分支机构,以“高质中价,优质服务”的定位,不断布局和开拓海外市场。

  据了解,2006年海信海外自主品牌收入占比尚不足10%,而2021年海信的销售收入中海外收入占比升至41.3%。这些年,持续加码国际化已成为海信的重要发展方向。2021年11月,周厚健在海信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进一步指出,2022年,加快推进B2B产业出海将是海信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而交棒则是海信推进业务发展的自然之举。对于此次辞任董事长职务,周厚健称有两点考虑:一是海信正在快速成长为“世界级企业”,需要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带头人;二是根据管理的持续改进原则,海信到了需要变换一种管理方式的时候。

  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58年的林澜早年毕业于美国田纳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博士学位。此前在科龙香港任职,海信收购科龙后进入海信,2006年任海信国际营销公司总经理。后任海信集团副总裁、副董事长。多年来,林澜一直负责海信国际市场的开拓。

  海信内部人士称,浸润国际营销多年的林澜,为海信的全球化布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业内分析认为,他接棒后,海信的国际化进程有望更进一步。

  4个月前的2021年11月,张瑞敏也辞去了海尔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正式交棒给周云杰。至此,青岛两大家电集团均已顺利完成交接班。随着这两位青岛企业家相继“谢幕”,海信和海尔将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报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