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话化妆品领域发展:落实监管条例助力品牌建设--健康·生活--人民网

 
需求数量:
价格要求:
包装要求:
所在地: 江苏徐州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2-03-16 04:31
浏览次数: 124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详细说明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栗翘楚)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1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这是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连续举办的第六届。

  在“落实化妆品新《条例》 推动社会共治”专场圆桌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生物医药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就化妆品监管、推动社会共治、助力产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各自观点。

  2021年1月,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提出注册人备案人制度、新原料分类管理、功效评价宣称管理等新政策,明确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及各方责任,引导行业重视创新诚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管司司长李金菊认为,从当前的监管实际来看,化妆品安全风险遍及全过程,实施对化妆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对于保障化妆品质量安全非常必要。实施全过程监管,不仅仅依靠监管部门,还要加快推进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

  对于近年来化妆品网络销售的新业态和新情况,李金菊表示,从2019年起,国家药监局联系两年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行动,组织化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全面自查化妆品经营行为,及时处置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今年仍将持续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加快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和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毛振宾认为,新《条例》出现的目的在于促进产业与产品质量的发展。毛振宾因此强调,作为重要健康产品之一的化妆品,相应的监管同样需要倡导创新。“监管科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瞄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毛振宾说道。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化率的提升、化妆品消费观念的转变,化妆品日益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据国家药监局披露,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完善的化妆品监管体系,逐渐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北京工商大学委书记黄先开表示:“在监管科学上,我们应该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监管理念、模式。但仅仅去学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建设中国标准。”黄先开认为,作为未来引领世界发展的大国,各方应有信心建立起我国化妆品监管和法律体系。“世界眼光、中国标准、首都风范,我们希望能够建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监管科学基地。”在黄先开看来,北京工商大学2020年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化妆品科学监管基地,目的就是以世界眼光,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制度化、智能化地打造化妆品监管的中国标准。

  “监管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专门为监管服务和支撑的一门学科。”毛振宾介绍,在研发环节、审评审批环节、生产环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都强调用科技的方法、用数据、用事实来作为最基本支撑,更好为企业服务,促进产业的发展。从化妆品监管科学意义上来讲,本就是一种开放、共享、共建、共治的一种理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到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在产业集聚、行业新技术、产业链优化等推动下,中国化妆品行业迎来新机遇。

  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霍刚认为,新《条例》的推出对企业来说在产品的发展方面是具有指引性的,一方面企业需要要去学习和规范自己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这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技术法规部的张昱表示,新《条例》按风险等级管理来管理产品和原料,平衡创新和市场需求以及消费的安全,并且一定条件下豁免动物实验,以包容的态度去拥抱国际市场和先进的一些评价技术,为新品牌、新技术的导入和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

  乐金生活健康化妆品研发(上海)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孟裕在表示,在新《条例》中,国家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发化妆品,为中国化妆品市场快速成长提供了契机。

  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法规及产品测评总监顾洁表示,新《条例》对于新原料、新功效技术上的创新有极大利好。在依托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无疑是对传统本草、传统智慧做1加1大于2的加持。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日化研发总监车飙表示,新《条例》的实施,从规范化、鼓励创新、注重功效三个方面,让企业看到了背后的市场和机会。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采购
贷款客服电话——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中心 分期客服电话—欢迎您致电 钢铁侠客服电话—欢迎您致电 小麦宝客服电话—欢迎您致电 东京白卡客服电话—欢迎您致电 甜心宝贝客服电话——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中心 安迪钱包客服电话——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中心 达乐贷客服电话——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中心
浙ICP备2021030705号-2